一、土壤准备

    芋对土壤的适应性比较强,从沙土到黄粘土等各类土壤都可种芋,但宜选肥沃、保水力强的壤土,同时还必需有良好的排灌。水芋适合水中生长,一般在水田、低洼地或水沟栽培。    芋连作时生长不良,产量降低且腐烂较严重。芋连作一年就会减产20~30%,故应实行2~3年以上的轮作。

    魁芋要求深耕30 厘米以上,多子芋、多头芋的土壤耕作层以26~30 厘米为宜。冬前适当深耕,定植前1周左右再耕一次,耙平后,按行距开好定植沟。基肥施用应符合NY/T394-2000中4.2和5.2的规定,以有机肥为主,配施磷钾肥。有机肥可用腐熟的堆肥、厩肥、饼肥、禽肥、草木灰、垃圾等,每667m2施2000~2500 kg,另施过磷酸钙30~40 kg、硫酸钾20~30 kg等。

二、种苗准备

1、种芋选择

从无病田块中健壮植株上选母芋中部的子芋作种。种芋应顶芽充实,球茎粗壮饱满,形状完整。多子芋每667m2需种芋100~250 kg。母芋也可作种,一般每个母芋只切4块左右较为合适。

多头芋通常切分为若干块作种,用种量依品种、种芋大小、栽培密度等而不同,每667m2约为50~200 kg。魁芋一般以子芋作种较好,每667m2需种芋约50 kg。种芋在播种前一般要晒2~3天,促进发芽。

2、育苗

旱芋可直播,也可根据实际需要提前20~30天催芽或育苗移栽,水芋须育苗后移栽。加温苗床、保温苗床或向阳背风且排水良好的露地盖以塑料薄膜,保持20~25℃的温度及适当的湿度,即可用来催芽或育苗。苗床底土应压实。苗床上铺土厚度以能播稳种芋为度。种芋排放的密度以10 厘米左右见方为宜。再用堆肥或细土盖没种芋,然后喷水,保持种层湿润,盖上塑料薄膜即可,气温较低的地区,可加盖小拱棚。晴好天气白天揭膜通风,夜间盖严。随时注意床内温度,谨防床内温度过高引起烧苗。

三、定植或播种

1、定植  育苗定植时,旱芋芽长4 厘米以上时及时栽植,水芋一般待苗高25 厘米左右时定植。

2、播种  芋采用直播时,将种芋按规定的株距播于预先挖好的沟内,顶芽向上,然后覆土。为提早收获,可采用地膜覆盖,并比直播提早15~20天栽植。地膜覆盖一般采用宽窄行双行起垄栽培,先按小行距宽30~40 厘米、深约10~15 厘米开沟,浇透底水后,按25~30 厘米的小行距、30~40 厘米株距呈梅花型,将种芋纵插于沟内,每沟栽2排,并撒施好基肥,再于两边大行距中间耕翻培土成垄。覆土深度自种芋顶端至垄面厚约10 厘米,垄宽40 厘米,然后整细垄面,盖膜并压实。

四、田间管理

    1、追肥及灌水  追肥的施用应符合NY/T394-2000中4.2和5.2的规定。苗期施少量稀薄肥料。以后随着地上部分的生长逐渐加旺,结合培土追肥3~4次。第一次,在幼苗第一片叶展开时,进行深中耕,每667m2施尿素20 kg。当株高为50 厘米,具有3~4片叶时,进行第2次中耕。每667 m2用饼肥50 kg、复合肥25 kg,封行前进行第三次追肥,每667 m2施复合肥25 kg,并加施钾肥。7月底以前追肥必须施完,长后期应控制肥水。

旱芋维持土壤湿润即可;在生长盛期及球茎膨大盛期需充足水分,若气候干旱,需勤灌溉。可从畦沟引水灌溉,每次灌水应距畦面7~10 厘米,保持土壤湿润,至沟中快干时再灌。灌水时间宜在早晚进行,高温季节切忌中午灌水,以免土温骤降,影响根的吸收作用,造成叶片枯萎。

水芋苗定植成活后,可将田水放干晒田,以提高土温,促进生长。以后施肥培土前可暂时将水放干,培土后经常保持4~7 厘米浅水。7、8月间,水深可加深到13~17 厘米;天气转凉后淹浅水;9月后排干田水,以便采收,也有利于芋的贮藏。

2、培土及除侧芽  培土能抑制顶芽抽生,使芋充分肥大,并发生大量不定根,增进抗旱能力,也可调节温湿度。一般6月份地上部迅速生长,母芋迅速膨大,子芋和孙芋开始形成时开始培土。一般培土3次左右,每隔20天左右培土1次,结合中耕除草追肥进行,培土厚度逐步增加,最后一次可培高土,厚度可达15~20 厘米左右。每次培土,应四周均匀。多子芋培土宜顺手抹除侧芽,然后培土掩埋。多头芋丛生,不必除侧芽。

五、病虫害防治

    1、芋软腐病(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ara (Jones) Bergey et al.)为细菌性病害。当叶柄基部或地下球茎伤口多时,遇有高温条件易发病。叶柄基部染病,叶柄内部组织变褐腐烂或叶片变黄折倒;球茎染病逐渐腐烂。该病剧发时病部迅速软化、腐败,全株枯萎以至倒伏,病部散发出臭味。防治方法:选用耐病品种,如红芽芋;实行2~3年的轮作;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发现病株开始腐烂或水中出现发酵情况时,要及时排水晒田;然后喷洒72%农用硫酸链霉素、1:1:100波尔多液等,只喷1次。

2、芋疫病(Phytophthora colocasiae Racib.)属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及球茎。叶片上初生黄褐色斑点,后渐扩大融合成圆形或不规则形轮纹斑,斑边缘围有暗绿色水渍状环带,湿度大时斑面现白色粉状薄层,并常伴随由坏死组织分泌的黄色至淡褐色的液滴状物,病斑多自中央腐败成裂孔,严重的仅残留叶脉呈破伞状;叶柄受害,上生大小不等的黑褐色不规则斑,病斑周围组织褪黄,病斑连片绕柄扩展,叶柄腐烂倒折,叶片全萎;地下球茎受害,部分组织变褐乃至腐烂。防治方法:种植抗病品种;从无病或轻病地选留种芋;实行轮作;及时铲除田间零星芋株;并注意收集并烧毁病残物;加强肥水管理、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做到高畦深沟,清沟排渍;及早喷药预防,药剂可选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等,只喷1次。

3、斜纹夜蛾 (Prodenia litura (Fabricius)) 属鳞翅目夜蛾科。主要以幼虫为害,初孵幼虫群聚取食叶肉,残留上表皮及叶脉。4龄后进入暴食期,严重时能将全田植株啃成光杆,严重为害期在7~10月。防治方法:清除田边和田中杂草;发生时,喷施4.5%溴氰菊酯、20%灭扫利乳油(甲氰菊酯)、80%敌敌畏乳油、80%敌百虫晶体或可湿性粉剂等,喷1次。施药在傍晚前后进行。

4、芋单线天蛾(Theretra pinastrina pinastrina (Martyn))属鳞翅目天蛾科,主要以幼虫为害叶片。老熟幼虫有两种类型:一种为草绿色,尾角淡黄色,尖端褐色,腹节有7个眼纹,中间3个较大,橄榄形,外围有黑线,中间有大黑点,点下橙黄色,气门红色;另一种为灰褐色,背上有两条茶褐色纵带,气门黑褐色,尾角短,褐色。多发生在7~8月,在田间喷药防治其它害虫时可兼治此虫。

5、朱砂叶螨 (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 属真螨目叶螨科,形体极小,椭圆形,锈红色或深红色,高温低湿的6~8月份为害重,尤其是干旱年份易于大发生。多喜群聚于叶背近中脉部分吮吸汁液,在叶正面出现灰白色微小密集的斑点,不久变为锈红色,呈火烧状。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造成减产,防治方法:铲除田边杂草,清除残株败叶;天气干旱时注意灌溉,增加湿度;发生时,喷施20%螨克乳油(双甲脒)、20%灭扫利乳油(甲氰菊酯)等,喷1次。

 

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水生蔬菜研究室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镜像
ICP备案号:鄂ICP备05000828号-4    地址:武汉市江夏区郑店街联合村
您是第 999467 位访问者    
鄂公网安备 420111020028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