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季茭白及双季茭白中的夏秋茭兼用型均宜春季四月初定植。

    单季茭白可每年选种,每年重栽,也可以连续种植2~3年后重新种植;双季茭白到秋季选种,翌年收获夏茭。

 (一)寄秧及管理

   茭白冬季寄秧是茭白高产栽培的一项重要措施。可在旱地或水田进行,寄秧田一般选择在第二年种植茭白的田块附近。用铁锹将茭白种墩从田间挖出约一半,注意双季茭白留下的种墩为马蹄形,以利来年夏茭苗的均匀生长。茭白种苗以短缩茎上的1~2节萌动茭苗为最好,壮而整齐,因此茭白寄秧的种墩地上部应齐泥割去。

    1、水田寄秧   寄秧田必须耙平,保持水深1~3厘米,每667m2施腐熟人粪尿500kg作基肥。把挖出的种墩按15×15厘米的株行距假植,栽培的深度与茭墩在秋茭田中的深度一致,茭墩顶部基本上与泥面相平。在冬季较寒冷的地区进行小棚覆盖,以防茭白冬芽冻伤,覆盖后的秧墩可提前萌动生长。待新苗长出后,在3月下旬定植之前,将寄秧田中过旺的茭苗拨除,可以减少灰、雄茭的发生率。

    2、旱地寄秧   旱地寄秧的种苗比水田寄秧的种苗发根多,生长健壮。旱地寄秧有两种方法,一是把种墩按30×20厘米的距离放在平整的地上,每两行留一条宽80厘米的操作行,用细土填满种墩之间的空隙,浇足水后,再填土一次。最后在种墩覆盖厚1厘米的细土层并少量浇水。另一种方法是开沟寄秧,在地上每50厘米开深12厘米、宽16厘米的沟,平整沟底,将种墩按30厘米的距离排放沟中,覆土浇水使土壤沉实。在种墩顶部盖一层1厘米厚的细土,并浇水一次。

旱地寄秧,冬季每隔3~5天浇水一次,使种墩处于湿润状态。气温连续低于-5℃以下时,要用稻草或薄膜覆盖保温。春季气温5℃以上时,种墩开始萌动,在寄秧田周围筑好田埂,按水田寄秧的方法保持水层。

(二)分墩定植

    1、整地施肥   选择土壤肥沃的田块,深耕耙平,每666.7m2施厩肥或人粪尿3000~3500kg,均匀施入田中作基肥。田间水深保持在2~3厘米。

    2、分墩定植   定植一般在3月下旬或4月上旬,茭苗高40厘米左右,气温上升至15℃时进行。从寄秧田中取出种墩,用刀劈成若干小墩,使每一小墩至少有一个老苔管,且应尽量避免伤害种苗。每小墩基本苗数视品种分蘖力而定。广益茭、刘潭茭等分蘖力强,宜留基本苗4~5个;象牙茭等分蘖弱,宜留基本苗7~8个。茭白应随挖随分随栽,定植的株行距视品种而定,可用50×100厘米,也可用45×90厘米,一般每666.7m21300~1500墩为宜。栽植的深度以茭白不漂浮水面为宜。

(三)春栽茭白当年的大田管理与选种

    1、肥料   秋茭生育期长,需肥量大,应重施基肥、分蘖肥,巧施孕茭肥。基肥一般在定植以前即施用,用有机肥最好。当茭白定植10~15天后,即返青进入分蘖期。由于茭白6月下旬以前的分蘖才是有效分蘖,为促使有效分蘖早发多发,此时应追肥,可每667m2施腐熟粪肥2000~2500kg或硫酸钾复合肥30~50kg。

另一次追肥在8月中下旬,若田间植株有20~30%的已扁杆孕茭,则可施用腐熟粪肥2500~3000kg或硫酸钾复合肥30~40kg,孕茭肥施用不要过量。

    2、水深管理   分蘖期宜浅水,3~5厘米,利于提高土温,促进有效分蘖的发生和植株的生根。在6月下旬或7月初水深可加深到10~12厘米。但在武汉市郊的一些茭农,在这个时期进行晒田,即将田间的水全部晒干,直到土壤出现裂缝,但土壤始终保持湿润状态。实践证明,晒田不仅能控制无效分裂的发生,而且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危害,秋季茭白上市期比不晒田的田块提早7~10天。

孕茭期加深水深至20厘米左右,降低田间温度。茭白采收期间,可适当降低水深。冬季休眠期,田间应始终保持有水,水深最好保持在5厘米左右。

追肥时要适当降低水深便于肥料被根吸收。若遇降雨,要注意排水,水位不能淹没茭白眼。

    3、耥田打老叶   定植成活后,每10天左右耥田一次,拔除杂草,同时将枯黄茭叶从叶鞘基部拔除,踩入田中。拔除老叶不仅使田间通风,而且可降低第一代大螟、二化螟幼虫虫口密度。

    4、除蘖去杂   茭白分蘖后期(7月上中旬),新出现的小分蘖基本是无效分蘖,宜及时拔除。雄茭在采收之前根据某些性状可识别,如雄茭在5~7月份可抽穗开花,或植株生长旺盛,叶色比正常茭绿,叶片比正常茭宽。灰茭在采收期方易识别。杂株包括雄茭、灰茭及变异茭,均应清除,并用正常茭墩进行补填。在5~7月份还会出现带娘茭,但其中有一种苔管极高(达100厘米左右),其上结的茭白小而易老,对这样的植株也应及时清除。

    5、秋茭的采收   秋季从孕茭到采收需经15~20天。从单个植株上看,茭叶一片比一片短,假茎发扁,基部开始膨大。从整个田块看,茭叶开始变黄,而未孕茭的品种则保持绿色,差别十分明显。当茭白叶鞘基部开裂,露出白色茭肉时,表明茭白成熟,可以采收。秋茭采收宜2~3天一次。若采收不及时,则易发青变老,质量降低。

     6、秋季选种   茭白虽然是无性繁殖作物,但由于茭白黑粉菌寄生后而形成肉质茎,茭白自身或黑粉菌任何一方发生变异都会引起茭白植物学性状的变异,与其它无性繁殖的作物相比其变异大得多。留种用种株须年年选种,方可保持茭白的种性和纯度。国内许多省区引种双季茭后而不能成功,主要是选种这一关键措施被忽略。

选种的标准是:①植株的长势长相及分蘖性与原品种一致,也就是与田间大多数植株一致。②茭墩内无一株灰茭或雄茭,若有,则该墩茭白不宜留种。③肉质茎的主要特征与原品种一致。④茭墩内多数分蘖生长整齐,孕茭期和采收期也比较集中。⑤苔管相对较低,因品种而定。在田间选种须随时作好标记或绘图记下各墩所在的株行位置,待秋茭采收完毕后移入留种田。

(四)春栽双季茭翌年的田间管理

    双季茭春栽当年的秋茭收获后,种墩留在田内,直接成为翌年夏茭田的种苗。夏茭的产品由种墩上的茭苗和游茭形成,由于夏茭生育期短(70~90天),所以在管理方面更要严格。夏茭的管理宜早不宜迟,前期管理比后期更重要,因为要在茭白孕茭适温到来的时期植株要达到一定生育期(11~12片叶)才能孕好茭,否则高温到来后,将不再孕茭。若在后期施肥过量植株贪青生长,也不能孕茭。

   1、夏茭田冬季管理   双季茭白秋茭采收后,在12月中下旬齐泥割去除残株,统一烧毁,有利于减少来年螟虫病菌的为害,第二年长出的茭苗也整齐粗壮。

   2、肥水管理   冬季保持水深2~3厘米。在茭白萌芽的二月初可加深水深至7~10厘米,用以稳定水温,促使茭白提早生根发芽。3月初天气转暖,水深降至2~3厘米。一般在茭白萌发前半月(1月下旬)施腐熟粪肥一次,每667m23000~3500kg;在茭白植株长到20厘米左右的3月上旬再追施一次,每667m2施腐熟人粪尿3000kg或硫酸钾复合肥30~35kg,其后再根据苗情看苗施肥。

    3、疏苗   在自然情况下,茭墩上新生的茭苗多达50~60个,甚至多者达百余个。可在苗高达20厘米(3月上中旬)和35~40厘米(4月上旬)各进行一次疏苗,拔除弱苗和生长拥挤的苗,每墩茭苗保持在20~25根。对于缺苗的地方,可用其他过密的苗补栽。游茭过密的地方也应适当疏苗。

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水生蔬菜研究室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镜像
ICP备案号:鄂ICP备05000828号-4    地址:武汉市江夏区郑店街联合村
您是第 999467 位访问者    
鄂公网安备 420111020028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