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evin 上传时间:2009-02-19 浏览次数:4423
荸荠主要的病害有:
1、秆枯病 荸荠秆枯病是危害荸荠很重的一种病害,发病秆率一般达20%~50%,严重的达100%。病菌主要危害叶鞘和叶状茎,最初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接着形成绿豆大小的灰黑色病斑,梭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在高湿情况下,病斑上生灰色霉层,即分生孢子。然后病斑继续扩大,纵向扩展远大于横向,形成枯黄色长条形大斑,最后病斑横向绕叶状茎一圈,引起整个叶状茎枯死。
该病原为黑盘孢目(Melanconiales)荸荠柱盘孢菌(Cylindrosporium eleocharidis Lentz.)。该病菌以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及球茎上越冬,因此老产区连作可加重发病,新产区则以带菌种球为初侵染源,经雨水传播。该病的流行和大面积发生主要发生在荸荠5月份育苗期间和移栽大田后的8~10月份,以9~10月份发病最重。此期间荸荠生长茂密,气温较低,再加上阴雨天气,造成密闭、高湿的环境,使得病害极易发生和蔓延。
防治措施:A.实行3年以上轮作,最好进行水旱轮作;B.选用无病种球作种,育苗前对种球进行消毒,具体做法见育苗一节;C.清洁田园,销毁田间病残体,减少来年初侵染源;D.生长旺盛期,及时拔除过密的病弱苗,以利于通风透光;E.药剂防治:于8月下旬施药,以后每隔7~10天1次,到10月下旬止;如遇风雨,雨止后应及时喷药保护。药剂为50%果病克1500g/hm2或粉霉灵1500g/hm2,对水750kg喷雾。
2、枯萎病 荸荠枯萎病俗称“荸荠瘟”,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从播种至收获皆可为害,致荸荠烂芽、枯苗和球茎腐烂,尤以成株期受害最重。苗期或成株染病茎基部初变褐,植株生长衰弱、矮化、变黄,似缺肥状,以后少数分蘖开始枯萎,终至全株枯死;根及茎部染病变黑褐色软腐,植株枯死或倒伏,局部可见粉红色粘稠物,即病菌分生孢子座和分生孢子;球茎染病变黑褐腐烂。
荸荠病原(Fusarium oxysporum f. sp. Eleocharidis Schiecht, D. H. Jiang. H. K. Chen.)为尖镰孢菌荸荠专化型,属半知菌类真菌。病菌以菌丝潜伏在荸荠球茎上越冬,并可随球茎作为蔬菜或种球的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
防治措施:①首先明确该病的分布,对疫区进行封锁;②严禁带病球茎或种球向外调运;③对带病种球进行消毒,具体做法见育苗一节;④药剂防治:6月中旬施用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600~7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干悬粉500倍液喷雾1次,安全间隔期10天。
荸荠主要的虫害有:
白禾螟 荸荠白禾螟为鳞翅目螟蛾科,别名纹白螟、白螟。幼虫蛀食茎杆,为害初期,植株茎尖部褪绿枯萎,自上而下,逐渐变红转黄,茎杆变褐腐烂,最后全株枯死;在分蘖分株期受害,主茎分蘖减少,苗数不足;在结球期受害,茎杆枯死,影响球茎膨大,使品质下降,产量锐减。在长江中下游流域一般6月中旬发生,二、三代发生较重,第四代为越冬代。
防治措施:A、3月上旬前,及时清理并集中烧毁田间遗留的荸荠茎杆,消灭越冬虫源;B、5月上旬前铲除荸荠田遗留球茎抽生苗,杜绝一代虫源;C、适期栽种,在7月中下旬旬移栽有利于避开二代的为害,减轻三代发生基数,可减少损失;D、化学防治:一般二三代发生期各用药防治2次,在第一代孵化高峰后1~2天进行,隔7~8天在施1次,第四代防治1次,宜在孵化高峰前2~3天进行,过迟则失去防治意义。药剂可用40%稻虫净乳剂或80%敌敌畏乳剂,每667m2每次150ml加水400L泼浇。严重发生区,种苗在移栽前2~3天用药剂处理1次。在白螟二三代孵化高峰后1~2天,用10·杀虫双水剂300~500倍液,或80%杀虫单或60%敌螟丹1000倍液喷雾防治,施药时间应保持水层,以提高防效。
![]() |
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水生蔬菜研究室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镜像 |
ICP备案号:鄂ICP备05000828号-4 地址:武汉市江夏区郑店街联合村 | |
您是第
999467
位访问者 ![]() |